当前位置: 最新资讯 > 陌贝视角
自润滑FAG轴承的原理
2025-10-22
部分自润滑FAG轴承的应用特点和优势:无油润滑FAG轴承系列 1、无油润滑或少油润滑,适用于无法加油或很难加油的场所,可在使用时不保养或少保养。 2、耐磨性能好,摩擦系数小,使用寿命长。3、有适量的弹塑性,能将应力分布在较宽的接触面上,提高FAG轴承的承载能力。4、静动摩擦系数相近,能消除低速下的爬行,从而保证机械的工作精度。5、能使机械减少振动、降低噪音、防止污染,改善劳动条件。6、在运转过程中能形成转移膜,起到保护对磨轴的作用,无咬轴现象。7、对于磨轴的硬度要求低,未经调质处理的轴都可使用,从而降低了相关零件的加工难度。8、薄壁结构、质量轻,可减小机械体积。9、钢背面可电镀多种金属,可在腐蚀介质中使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的滑动部位,例如:印刷机、纺织机、烟草机械、微电机、汽车、摩托车与农林机械等等。 边界润滑自润滑FAG轴承系列介绍 1.承载好,耐磨性能良好。2.适用于高载低速下的旋转运动、摇摆运动及经常在载荷下启闭频繁而不易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场合。3.在边界润滑条件下可长期不加油保养,而在过层中加油使FAG轴承使用寿命更长。4.表面塑料层在加工成型时可留一定的余量,装配压入座孔后可自行加工,以达到更好的装配尺寸。5.产品主要运用于汽车底盘、冶金机械、矿山机械、水利机械、建筑机械、农用机械、轧钢设备等。JDB固体镶嵌FAG轴承系列JDB固体镶嵌FAG轴承系列是通用的基础产品,无论高压、低压、高温、低温、有油润滑、无油润滑还是水中润滑,都能适应。产品的基体是高力黄铜,比一般的铜套硬度提高一倍,耐磨性能提高一倍以上。广泛应用于:轻工机械、重工机械、建筑机械、冶金机械、输送机械等,如:连铸机、轧机、注塑机、造纸机、模具导柱、船舶、机床等等。
轴承保养基础知识解读
2025-10-13
轴承是中小型电动机中最容易受损的零部件之一。轴承损坏可能导致噪音、振动增加、温度升高、设备精度下降,甚至引发电动机损毁。为延长轴承使用寿命,以下是在电动机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素:一、联轴器的安装使用联轴器连接电动机与设备时,需避免安装过程中产生的轴向力对轴承造成损坏。建议对于过盈配合的尺寸,采用热套或在非轴伸端的轴端面进行安装,以保护轴承免受较大轴向力影响。二、轴承的润滑约36%的轴承损坏是由于润滑不良或润滑脂使用不当引起的。中小型电动机(80-355)应在连续运转六个月后更换润滑脂。发现润滑脂变质或轴承发热时,应立即更换润滑脂。更换时,清除陈脂并清洗轴承及轴承盖,然后加入适量新润滑脂,以填充轴承室空间的1/3--2/3为宜。三、污染轴承是精密零件,受到污染会影响其正常运行。因此,电动机的使用环境必须符合防护等级的要求。四、疲劳过载、使用不当或维护不善会影响轴承,研究表明,34%的轴承提前失效是由疲劳引起的。因此,电动机应在额定条件下运行,避免过载。
双金属轴承
[陌贝视角] 双金属轴承
2025-10-10
 双金属轴承是无油润滑轴承中的一种,该产品是以优质低碳钢背为基体,表面烧结铅锡青铜合金,经数次高温烧结和致密轧制而成铜、钢一体的双金属带材。     该产品具有结合强度高、承载能力大、耐磨性能好等优点。特别适合于中速中载及低速高载等场合。通过特殊工艺手段,可以在磨擦面上加工出各种油槽、油穴及油孔,从而适应不同润滑条件下的使用。产品已广泛应用在汽车发动机、底盘、摩托车离合器、齿轮泵擦板和起重设备等领域。     金属基镶嵌式固体自润滑轴承(简称JDB)是一种兼有金属轴承特点和自润滑轴承特点的新颖润滑轴承,由金属基体承受载荷,特殊配方的固体润滑材料起润滑作用。它具有承载能力高,耐冲击,耐高温,自润滑能力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重载,低速,往复或摆动等难以润滑和形成油膜的场合,也不怕水冲和其它酸液的浸蚀和冲刷。     广大用户普遍反映镶嵌轴承不仅节油,节能,而且其工作寿命也比普通滑动轴承长。目前产品已广泛应用在冶金连铸机、轧刚设备、矿山机械、船舶、汽轮机、水轮机、注塑机及设备生产流水线中。 双金属轴承是无油润滑轴承中的一种,该产品是以优质低碳钢背为基体,表面烧结铅锡青铜合金,经数次高温烧结和致密轧制而成铜、钢一体的双金属带材。     该产品具有结合强度高、承载能力大、耐磨性能好等优点。特别适合于中速中载及低速高载等场合。通过特殊工艺手段,可以在磨擦面上加工出各种油槽、油穴及油孔,从而适应不同润滑条件下的使用。产品已广泛应用在汽车发动机、底盘、摩托车离合器、齿轮泵擦板和起重设备等领域。     金属基镶嵌式固体自润滑轴承(简称JDB)是一种兼有金属轴承特点和自润滑轴承特点的新颖润滑轴承,由金属基体承受载荷,特殊配方的固体润滑材料起润滑作用。它具有承载能力高,耐冲击,耐高温,自润滑能力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重载,低速,往复或摆动等难以润滑和形成油膜的场合,也不怕水冲和其它酸液的浸蚀和冲刷。     广大用户普遍反映镶嵌轴承不仅节油,节能,而且其工作寿命也比普通滑动轴承长。目前产品已广泛应用在冶金连铸机、轧刚设备、矿山机械、船舶、汽轮机、水轮机、注塑机及设备生产流水线中 
静压轴承如何让万吨设备‘悄然转动’
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业场景中,有一种技术能让数万吨重的设备如同漂浮在水面上般平稳运转——这并非科幻,而是流体静压轴承在现实中的“魔法”。以美国帕洛玛天文台的Hale望远镜为例,其镜体与支架总重超过4400吨(约4.4×10?N),却能在微小驱动力下被精准推动。实现这一奇迹的关键,正是其底座采用的流体静压支撑系统。该系统通过向轴承间隙注入高压油膜,使整个结构“悬浮”于液膜之上,摩擦系数可低至百万分之四(μ≤4×10??),仅为传统滚动轴承的千分之一。这种技术的核心原理并不复杂:外部油泵将润滑油加压后送入轴承的承重腔,形成刚性油膜,将动、静部件完全隔开。由于没有金属直接接触,不仅摩擦极小,磨损也几乎为零,设备寿命大幅延长。在工程应用中,静压轴承尤其适合低速、超重载的工况。例如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热连轧生产线中的轧钢机,这些设备动辄承受上万吨力,且对运行平稳性要求极高。相比之下,传统滚动轴承在如此负荷下极易疲劳损坏,而静压轴承却能持续稳定工作。此外,在高精度领域如超精密机床导轨系统中,静压技术同样大显身手。通过精细控制油腔分布与压力,可实现纳米级的运动控制,确保加工表面光洁如镜。从结构上看,单腔止推轴承虽结构简单,但承载能力有限;而采用多环腔或盘形油腔设计,可显著提升压力分布均匀性与整体承载力,是现代重型装备的主流选择。
轴承自身密封结构形式
2025-09-23
 轴承对自身密封按结构的形式的来划分的话,可以分为接触式的密封效果,而且对于接触式又可以分为径向密封荷轴向密封的情况是一样的效果,按照密封圈的构造分为单唇密封的效果,而且能够出现这方面效果的话,在密封方面的效果是不一样,而且体现出来的效果也是有一定的意义,所以能够更好的来体现出这样的情况的话,那么关于更多轴承密封的资料就要通过技术方面的介绍来开始了。    能够在这方面支承轴承的话附加密封装置可以有效地防止了外界异物的入侵,但是在这种密封装置将会增大机构的轴向尺寸的形式,而且从这些方面给轴承使用了荷安装维修带来不便的效果,同时其中密封性能也能够受到轴颈荷壳体相配部位的加工精度及形位公差的影响效果。而且对带密封的轴承既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密封润滑环境的效果,又能够解决了支承部位的难题,同时也可以省去复杂的润滑系统的效果,所以在结构紧凑,密封要求严格的部位的时候,均建议使用了密封的效果。    轴承在这方面表现的意义也是从密封的结构形式来体现出来的效果,同时在其他方面也能够更好的来体现出这方面的效果,同样的道理,体现出来的效果意义上就能够更好的改变了这方面的变化效果,这就是意义上的一种表现的情况。
轴承装配的冷与热:一场关于精度与效率的较量
在现代工业装配领域,轴承的安装方式始终是一个关乎设备寿命与运行稳定的关键课题。当“热装”与“冷装”两种传统工艺相遇,究竟哪一种更胜一筹?一场没有硝烟的技术较量,正在实验室与车间之间悄然展开。温度的艺术:加热方式的精准博弈在热装工艺中,温度控制是成败的核心。实验团队搭建了高精度温控监测系统,采用热电偶对两种主流加热方式——油浴加热与感应加热——进行全程追踪。结果显示,感应加热升温迅速且温度分布更均匀,控温精度可达±3℃,而传统油浴虽加热平稳,却存在介质污染风险与升温滞后问题。尤其在大型轴承装配中,感应加热展现出更高的效率与可控性。与此同时,冷装技术则将挑战推向低温极限。实验引入液氮(-196℃)对轴承进行冷缩处理,以实现无应力装配。然而,极寒环境也带来了材料脆化的隐忧。测试发现,部分高碳钢材质在深冷后出现微裂纹倾向,尤其在反复冷热循环下,疲劳寿命明显下降。因此,冷装并非万能钥匙,材料适应性成为关键考量。形变的真相:装配后的几何稳定性装配完成后的几何变化,是检验工艺成败的硬指标。研究人员使用千分表持续监测热装轴承在冷却24小时内的游隙变化。数据显示,随着温度回落,内圈收缩导致初始游隙减少约15%-20%,若预估不足,极易引发运行中的过盈过大、发热甚至卡死。而冷装后的轴承则面临另一挑战:低温导致的套圈暂时性椭圆变形。通过圆度仪检测发现,部分轴承在恢复常温前存在轻微椭圆度超标现象,需预留足够的回弹时间与装配间隙。这表明,冷装虽避免了热应力,但仍需精细计算材料的热胀冷缩系数。真实战场:从风电巨擘到精密机床在某风电项目现场,一台主轴轴承内径达800mm,传统人力无法装配。团队采用分段感应加热技术,配合激光对中系统,实现精准套入。整个过程耗时45分钟,温度曲线平稳,最终装配同心度误差小于0.02mm,验证了热装在大型设备中的不可替代性。而在另一端的精密制造领域,某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则选择了冷装方案。为避免油污污染洁净室环境,工程师将轴承置于氮气保护下的低温舱中冷却,再快速安装至主轴。全过程无油脂接触,确保了设备在超高转速下的稳定运行,体现了冷装在洁净与精度要求极高场景中的独特优势。
延长风机寿命20年的关键
2025-09-16
在沿海高湿高盐环境下,传统轴承钢易发生腐蚀疲劳,显著缩短使用寿命。对比拆解数据显示,采用高等级渗碳轴承钢的机组,其内部组织更致密,抗疲劳寿命提升近2倍。某4MW风机主轴因材料缺陷导致提前失效,金属碎片分析揭示了微裂纹起源,凸显高端材料在长期运行中的决定性作用。智能润滑:从“粗放加油”到“精准喂养”传统人工注脂常因过量或不足引发问题,而新型自动润滑系统可根据运行数据动态调节供油量,实测显示油脂消耗降低50%以上,同时避免因油膜破裂导致的磨损。在变桨轴承中进行的“极限少油”测试表明,即使在润滑量仅为常规1/3的情况下,配合智能监控仍可维持稳定运行,大幅减少维护频次。再制造突破:旧轴承的绿色重生风电退役轴承不再直接报废。通过专业翻新技术,经严格检测与再加工的轴承可达到原厂性能标准的95%以上,成本仅为新品的40%。行业已建立认证体系,确保再制造产品安全可靠。这些旧件中的高纯度合金钢还可回炉重炼,进入钢厂闭环回收流程,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全生命周期视角:从“用坏即弃”到“延寿增效”通过材料强化、智能维护与再利用三位一体策略,现代风电轴承有望支撑整机稳定运行超过25年。这意味着单台风机在其生命周期内可多发电数千万度,显著提升项目经济性与环境效益。
拆穿翻新轴承的7大破绽
2025-09-15
在工业设备维护中,轴承虽小,却关乎整台机器的寿命与安全。然而,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翻新、假冒轴承,打着“低价正品”的旗号,实则暗藏隐患。不少用户因贪图便宜,换来的是频繁停机、意外故障,甚至安全事故。如何避开这些“价格陷阱”?本文带你直击假轴承的七大致命弱点,5分钟掌握辨别真伪的核心技巧。1. 激光标识 vs 机械刻字:细节决定真假正品轴承上的品牌标识、型号编码多采用高精度激光雕刻或数控刻印,字体清晰、边缘锐利、深度均匀。而翻新产品常使用简易激光或手工打磨,放大后可见字体边缘毛糙、深浅不一,甚至出现重影或错位。用放大镜观察编码区域,是最快捷的初筛方式。2. “假游隙”伪装术:手感≠真实性能翻新商常通过清洗旧轴承并重新注脂,制造“运转顺畅”的假象。但真正的轴承游隙(内部间隙)在长期使用后已发生不可逆变化。实测数据显示,翻新轴承初始转动灵活,但在负载运行几小时后,游隙迅速增大,振动值飙升,远不如新品稳定。建议用专业游隙仪检测,避免被“表面顺滑”迷惑。3. 火花辨钢:砂轮测试识破材料猫腻GCr15高碳铬轴承钢是国标正品的主要材质,其在砂轮打磨时火花呈细长明亮、分叉少的特征。而劣质翻新件常采用45号钢或其他替代材料,火花粗短、呈橙红色且多爆裂。这一简单实验可在维修现场快速完成,是材料打假的“火眼金睛”。4. 盐水浸泡:防锈层真伪立现将轴承外圈放入5%浓度盐水中浸泡48小时,正品因具备合格镀层或防锈油保护,表面无明显变化;而假冒产品往往省去防锈工艺,仅12小时内便出现斑点状锈蚀。这项实验直观揭示了产品耐腐蚀能力的真实水平。5. 低价背后:保持架偷工减料证据确凿市场调查显示,价格低于正品30%以上的轴承,极大概率存在部件替换。拆解发现,许多低价产品将原本应为铜制或尼龙增强的保持架,替换为廉价铸铁或回收塑料,强度不足,易断裂。这种“看不见的减配”,正是导致早期失效的主因。6. 寿命对比:假轴承“活不过一个月”在模拟工况的装机测试中,正品轴承平均寿命可达2万小时以上,而假冒翻新品平均运行不足4000小时即出现疲劳剥落、卡死等故障,寿命仅为正品的1/5。部分劣质品甚至在72小时内就发生严重损坏,造成非计划停机损失巨大。7. 综合判断:别只看价格,要看全周期成本看似节省了几百元采购成本,却可能带来数万元的维修、停产代价。专家建议:采购轴承应选择正规渠道,保留进货凭证,并定期抽样送检。对于关键设备,宁可多花10%,也不冒险使用来路不明的“超低价”产品。
听声辨“病”:三步锁定轴承致命隐患
设备运转中的异常声响,往往是机械系统发出的“求救信号”。其中,轴承作为旋转部件的核心,其声音变化极具诊断价值。掌握以下三个实用技巧,无需专业仪器也能快速判断故障等级,避免突发停机。1. 声音特征解码:从噪音中读取故障密码尖锐刺耳的啸叫:多出现在高速运转时,表明润滑已严重劣化或油脂耗尽,金属表面处于干摩擦状态,若不及时处理,数小时内即可能引发抱死。有节奏的“咔哒”声:通常按固定间隔重复出现,极可能是滚子或保持架出现裂纹或缺损。每一次撞击都在加速内部损伤,属于高危预警信号。2. 手机变身诊断仪:人人都能做的频谱初筛借助免费音频分析APP(如Spectroid、Noise Analyser),将手机靠近轴承座,录制运行声音。正常轴承噪声呈平缓低频分布;一旦在高频段(2kHz以上)出现明显峰值,即可初步判定存在润滑不足或微观磨损。此法虽非精密检测,但可作日常巡检的快速筛查工具。3. 土办法也有大智慧:螺丝刀听诊实战技巧用普通螺丝刀抵住轴承外圈,耳贴手柄末端,可放大内部异响。注意对比不同材质传导效果:钢铁结构传声清晰但易混入共振杂音;橡胶垫缓冲后则更易捕捉真实摩擦音。通过声音清晰度与节奏稳定性,辅助判断故障源位置。故障发展时间轴:抢修黄金窗口期根据现场数据统计,从首次察觉异响到完全失效,轴承平均“存活期”如下:轻载连续运行工况:约72小时重载间歇作业环境:48小时内风险陡增高速主轴应用:部分案例不足24小时即发生卡滞
清洗轴承反伤设备?
2025-09-10
一、清洁变“毁轴”:两种常见致命操作看似“干净”的清洗过程,实则可能正在摧毁轴承寿命。实验室金相分析显示,采用高强度超声波清洗后,轴承套圈表面晶界出现明显腐蚀痕迹,材料疲劳强度下降,导致实际使用寿命锐减六成。更隐蔽的风险来自溶剂选择错误——某航空维修单位曾使用普通汽油清洗含工程塑料保持架的精密轴承,结果溶剂与尼龙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保持架局部溶解,设备运行中突发卡死,险酿重大事故。二、按“脏”下药:精准清洁策略才是关键并非所有污垢都适用同一清洗方式。应根据污染物类型建立决策路径:粉尘类干性污物:优先采用无尘布干擦+压缩空气吹扫,避免引入液体;油泥积碳:使用中性清洗剂浸泡,配合软毛刷轻刷,禁用金属刮具;化学残留或盐雾腐蚀:需用专用防锈清洗液,彻底中和后立即干燥并涂覆保护层。盲目“深度清洁”不仅无效,反而加速材料老化。三、民用级“军用保养”:长效防护的实用配方为延长存储或停机期间的轴承寿命,可自制高性能防护油。经测试,凡士林与航空煤油按3:7比例混合,既能形成稳定油膜,又具备优异的抗氧化与防潮性能,适用于多数工业环境下的短期封存,成本仅为市售保存液的1/5。四、清洁后必做的5项“复活检测”清洗绝非终点,复装前必须完成以下检查:旋转顺畅性——手动转动应无卡滞、异响;表面完整性——在放大镜下检查滚道有无划痕或蚀点;清洁度验证——使用医用棉签擦拭内腔,根据变色程度判定残留等级(三级标准:微黄为合格,深褐即不合格);润滑状态——重新加脂需确保均匀覆盖,避免空腔或堆积;防锈处理——裸露部件须喷涂临时防锈剂,防止环境腐蚀。五、核心原则:清洁的本质是“可控干预”轴承保养不是越“干净”越好,而是要在去除污染物与保护原始状态之间取得平衡。每一次拆解清洗都应视为一次高风险操作,非必要不执行。对于精密、高速或密封型轴承,原厂建议“免维护”即意味着“禁止擅自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