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备维护中,给轴承加润滑脂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不少操作人员凭经验“随手加脂”,却不知这一举动可能正在悄悄缩短轴承寿命。润滑脂并非越多越好,也绝不能长期不补,掌握科学用量,才是延长轴承运行稳定性的核心。
一、润滑脂到底该加多少?
很多人以为把轴承腔体填满更保险,实则大错特错。研究显示,密封式轴承的理想填充量仅为内部自由空间的30%至50%。超出此范围,多余的润滑脂会在高速运转中被反复搅拌,产生大量热量,导致温升加剧,甚至引发脂体氧化变质。而对于开放式轴承,则需采用动态补脂策略。推荐使用经验公式计算单次补脂量:G = 0.005 × D × B(其中 D 为轴承外径,单位mm;B 为轴承宽度,单位mm;G 为所需润滑脂克数)该方法能有效避免过量注入,确保润滑效率最大化。
二、加脂过量或不足,后果有多严重?
加脂过多:润滑脂在滚动体高速运动下被不断搅动,形成剪切热,轴承温度急剧上升。有实际案例显示,某设备在过量补脂后,轴承位温度从正常的40℃迅速攀升至90℃,伴随异响,最终导致润滑失效。加脂不足:润滑膜无法完整覆盖金属表面,滚动体与滚道直接接触,产生干摩擦,加速磨损,轻则噪音增大,重则造成点蚀、剥落,引发早期失效。
三、新手常见误区与正确操作建议
误区1:认为“油越多越润滑”
误区2:长时间不检查,等到异响才补脂
误区3:使用不匹配的润滑脂类型,混用导致变质